作者:刘伟
时间:2024年6月13日
Part 01.
|前言|
很幸运的是,前几天我参加了王纪琼院长的第二期全人心学,在大琼山庄进行了三天三晚的学习和放松。
6月9号下午,我和伙伴们一起随大巴车来到了山庄,车辆到达,我迫不及待第一个拉着箱子走进山庄的大门。门口的杏树、院子里的紫藤、厨房、地锅……一切都很亲切,很踏实,很安静,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息。
纪琼院长的哲学三课
(...)
“让凳子”
第一天晚上,在紫藤阁下,我们围在一起吃着小伙伴提前切好的西瓜。王纪琼院长来到现场后,伙伴们心疼院长,便请他坐下讲话。
纪琼院长说:“让凳子让一次就够了,再让,就是边界不清。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过渡付出,就很容易形成好人怨气三步曲:“我都是为你好;因为我对你好,所以你也要对我好;因为你没对我好,所以我就怨气满腹。”
文聪老师680的《女性成长必修课》里讲到“过度付出一定输!”想来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。
而我本人曾经也是“输”的实践者。说句扎心的话,有时“好人”会好得让人讨厌——他们的“好”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我需求,而非对方真正的需要。因此,在人际关系中,我们需要学会把握边界,做到不求不助。
“卢总发水”
第一天上午上课期间,卢总抱着一摞矿泉水给学员发水喝,王纪琼院长说:“卢总心里想的是,作为会务人员一定要照顾好院长,照顾好学员。
但是当下发水,会打断大家上课,这时,可能会有学员把水放在地上,也可能会不小心把水弄洒,容易造成浪费。
合适的做法是,如果你渴了,你拿一瓶水的同时可以给坐在你旁边的人随手拿一瓶,其他人谁渴谁去拿,其实还是不求不肋。”
“张总道别”
第三天上午,张总需要面见重要客人,因此,不得不提前离开了大琼山庄。
学员开始大多都是坐着鼓掌,为感谢张总这几天挥汗如雨给大家做钣,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也特别心疼,但我们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在王纪琼院长的启发下,大家全部站起来热烈欢送张总,张总对大家深鞠一躬,这一刻,真挚的情感在彼此间自然流淌。
在这个环节,纪琼院长说:“如果再遇到这样的场面,假如你站起来鼓掌了,旁边有人说:‘咦,你看你。’这时该如何回应?”
第一种情况
如果判断对方是善意的,可能担心你会有小尴尬,你可以给对方说:“这位老师可好,你看我一激动就站起来了。”
第二种情况
如果对方是恶意,可以说:“那我傻呗!”
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,恰恰是生活中最让我们感到纠结、郁闷、痛苦和憋屈的时刻。
王纪琼院长就是通过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儿,随时随地的教学,把身边信手拈来的小事都化成生活哲学,掰开了揉碎了,一句一句教。
教我们如何智慧应对,如何活在当下,如何让自己生活的更轻松!
一念万念,全人修行
(...)
感恩王纪琼院长在紫藤阁下坐而论道,传授"一念带万念"的理念、全人心学理论和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,并展示如何将任何一件小事转化为实操技法的素材。
感谢天路老师携五十年道医功力现场为学员诊脉解惑,破译脉象中的能量密码,在大琼山庄开启身心灵的修行之路。
感谢张总化身为大厨,每天变着花样的为大家烹饪美食——和面、打馅、柴火小米粥、烙面饼、蒸饺,还有我吃的停不下来的最爱韭菜粉条包子。吃大锅饭吃出了蒸腾家味,吃出了满满的幸福!
感谢第二期全人心学习的各位伙伴,留下了很多温暖的画面——爬山时的手拉手,下山时挎过来的胳膊,伙伴互相投喂的水果,夹在馒头里的云南小菜,被抢着拍照的幸福,深夜门口的长谈,还有伙伴贴心的指甲剪……大家彼此滋养,彼此赋能。
感谢大琼山庄的一草、一木、一虫、一物!培训虽结束,王纪琼院长的“渡”之精神,“善言“、“善色”、“善行”、“善空”的行为准则,早已在我心里播下种子。
未来的日子,听话照做,笃定前行,不消耗别人,追逐光,成为光,散发光,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。
祝愿心时代蓬勃发展,祝愿所有的伙伴们越来越幸福,祝愿中国家庭更温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