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张奋赢
时间:2025年9月16日
|前言|
此时,如果你是家长,会如何回应?是火上浇油地说一句“活该!谁让你平时不努力”?还是有更智慧的做法?
别急,拥有20多年实战经验的叶雪白老师所分享的“高段位家长沟通三层法”,或许能让你用一句话,就让崩溃的孩子重新燃起
斗志。
读懂孩子的三层“心里话”
(...)
做会“心疼”的聪明家长
雪白老师强调:只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三层信息,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沟通中的“高段位选手”。
感受孩子的情绪
孩子说这句话的背后,其实藏着委屈、挫败,和期待落空的失望。
孩子感叹“刷的题都没考”,其实是在表达“这次肯定没考好”的沮丧。
这时,家长可以温和地说:“乖,这次没考好,心里很挫败,是不是?”
看到孩子的辛苦
“乖,你一口气做了九张试卷,那么累,那么辛苦,考试还没出这些题,你是不是很失望?”
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动机
孩子感到失望和委屈,恰恰说明他内心是想学好、想考好的。
如果他根本不在意成绩,觉得“错了就错了,无所谓”,我才不会管他呢,他也根本不会失望。
所以,我们可以这样说:“乖,周末这么用功,看来你是个特别积极上进的孩子,心里特别想考好,对不对?”
奋赢老师与雪白老师的合影
先倾听,再教育
(...)
先做“自己人”,再做“引路人”
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,很多时候,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居高临下的说教,而是我们蹲下来的理解与看见。
当你接住了孩子的情绪,看到了他的辛苦,肯定了他的动机,你才会发现:原来,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最好的“催化剂”。
用接话技术接住孩子的语言、情绪、行为、感受等等扑面而来的东西,再然后用科学的沟通方式来直面问题,解决问题。
——王纪琼
毕竟,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孩子也愿意为那个懂他、信他的人而努力。
所以,下次当孩子带着挫败感回家时,别急着做“裁判官”和“评论家”,先成为那个最懂他的“自己人”。
关系到位了,你说的话,他才愿意听。这,才是家庭教育最底层的逻辑。谁不想为了那个“懂我”的人,再拼一把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