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方塘育见
时间:2025年6月18日
Part 01.
|前言|
孩子立马好奇了:“妈妈,你要去上课吗?”
孩子
我
我笑了:“不,妈妈在线上,爸爸去线下。”
孩子睁大眼睛:“爸爸竟然要去上《导师班》?”
孩子
我
没想到孩子竟然会吃惊,我来了兴致:“是的呀,乖乖,爸爸是不是很棒?”
“是的,妈妈。”
孩子
我
“你是不是觉得爸爸竟然主动去上课?”
孩子点了点头。
实操班到导师班
(...)
是啊,我起初知道时,也是同款的惊喜啊!为了这一天,我经历许多,也成长了许多,梁敏老师说:“这是个好事儿啊!”
海勇老师说:“但凡想‘教育’他人,就容易引起对方的防御,因为你散发的包子味儿让对方觉得你潜台词是他不够好,需要被教育,没有人愿意为此买单的。所以,管理好自己,不越界,很重要。教育他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自己。”
温和而坚定的做好自己,要有自己的生活节奏、情绪节奏、学习节奏、教育节奏。
——王纪琼
以前每年一次的父亲节,先生都不愿意参加,去年他才愿意参加父亲节,而且全程听完,随后,立马又报了王纪琼院长的《实操班》,上了《实操班》后又报了《导师班》。这一路,实在太不容易了,感恩感谢!
论夫妻间"允许"的力量
(...)
自从先生报了纪琼院长的《导师班》,我又惦记上了,那浑身散发着想让先生去上课的“包子味儿”,熏得先生都不愿意在我身边待着,只要是我在上课,他都默默地躲开。
我觉察到之后,我先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——允许先生做自己。于是,我跟先生说:“你只管做你自己的,想干啥就干啥,抠手机都行......”
永远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的觉察上,认命修运,度己达人,只有升级了自我内在的能量,才能摆平世间的一切。
——王纪琼
我彻底放下了,彼此都自由了,半年后的今天,先生居然主动跟我说,他要去上《导师班》了。
我
“乖乖,那你觉得爸爸去上导师班课,有啥好处?”
“爸爸脾气就不那么暴躁了。”
孩子
我
“对待你的说话方式变化了,对吧?”
“是的。”
孩子
我
我给孩子竖起了大拇指:“乖乖嘞,你咋知道呢?”
“因为我记得,去年爸爸参加完父亲节活动回来后,变化很大,明显跟以前不一样了!”
孩子
晚上,先生应酬结束回来,我跟先生分享我和孩子的对话,先生幸福地笑了,感慨孩子长大了,小脑瓜里竟然有这么多小心思。
我
“乖乖嘞,妈妈都记不得了,你咋记恁清楚哩?而且,妈妈发现你的观察能力很强啊!”
“时间长了,我也记不太清楚了,反正就是记得爸爸回来后,变化很大。可惜的是,过了一段时间,爸爸又打回原形了。”
孩子
我
“是的呀,挺遗憾的。打个比方,吃一顿饭,管半天不饿,它不可能管好几天。
所以,爸爸这次再深入学学,会不会好一些?”
“嗯嗯。”
孩子
孩子关于爸爸上课的惊喜,激发了我的好奇心,我干脆坐在孩子床边,和孩子细细聊着,看看孩子小脑瓜里都装了啥。
我
“乖乖,可以随意说,说啥都行。”
“爸爸去上课,回来就不像以前那样吵我了。比如,上一次,是咱家狗把鞋子叼出来的,爸爸却说我了。”
孩子
我
“乖乖,妈妈没有明白,这跟爸爸去上课有啥关系呢?”
“爸爸能够跟我好好说话。”
孩子
我
“还有呢?”
“想不出来了。”
孩子
我
“对咱们家庭有啥好处?”
“当然好了,爸爸对我们更好了。”
孩子
我
“那,对爸爸的事业有啥好处吗?”
孩子鬼机灵,一笑,灵光乍现,人小鬼大地竖起来食指,一边点头,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:“嘿嘿,爸爸作为律师,有必要学学心理学,这对他做律师肯定有帮助。”
孩子
我
我给孩子再次竖起了大拇指:“乖乖嘞,你这思考能力比妈妈强多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