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闫贞
时间:2025年2月11日
最近,我们《私人定制家庭陪伴赢》课程中的一位学员——闫贞,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,终于对“课题分离”有了深刻的理解,并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了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中。她的成长不仅让我们感到欣慰,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,展示了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自我反思,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闫贞老师在刚加入课程时,对“课题分离”这一概念感到非常困惑,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事,哪些是别人的事,常常因为过度关注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而陷入内耗。比如,她提到妈妈对她的过度关心,让她感到压力;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她感到无奈;伴侣的不支持让她感到失落。这些问题看似是外在的困扰,但实际上,根源在于她未能清晰地划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责任边界。
在课程中,私人定制陪伴导师刘伟耐心地陪伴她,帮助她一步步理清思路。通过刘伟老师的引导,她逐渐意识到:妈妈的不放心是妈妈的事,孩子的要求是孩子的事,伴侣的支持与否是伴侣的事,而她自己需要做的,是专注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。在私人定制陪伴导师的帮助下,闫贞老师开始将“课题分离”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,并且通过写作梳理了出来,下面让我们通过闫贞老师的文章来感受她的转变历程。
闫贞老师文章展示
课题分离
1.给妈妈的关系,我来郑州玩两天,妈妈说不放心我,要来郑州,天天打电话,微信视频。
文聪导师告诉我,我妈妈是对我不放心还是对她自己不放心,这个事我不需要跟她说,你需要做就行了,比如她对我不放心还是对她不放心,她的这个行为你怎么做?
我说,做好该做的事,比如注意安全带孩子。
文聪导师说,妈妈对我放心不放心是妈妈的事,你对自己放心才是你的事,对不对?你不能告诉妈妈,你是对我不放心,是对你自己不放心,妈妈不管对谁不放心,反正妈妈想控制我,妈妈想来郑州,我不让妈妈来就可以了,对吧。
2.给孩子的关系,孩子早晨中午都要吃薯条,我最后还是买了,我这是拧巴,我需要做的是不合理要求我不答应,一方面觉得孩子跟我提薯条不应该,一方面我放纵孩子的不应该这个要求,我在强化他这个行为,孩子会认为他提,妈妈就得答应,我需要的是坚持原则,而不是说孩子不该提要求,他一个小孩,他不明白啥叫该,啥叫不应该,作为大人的我知道啥叫应该,啥叫不应该,我坚持不应该的事不妥协。
3.给老公的关系,希望老公支持我做出租车,老公说他不了解情况,这小事让我自己决定,我不知道以后事还给老公说吗?
文聪导师说,我可以给他说,但是别指望我想要的答案他就得满足,其实更多的是我自己做的决定,我自己给自己底气,而不是某个人给我按确认键,为啥非得老公支持一下,老公支持一下,我更踏实,我需要做的是不管老公支持不支持,我认定的事我就做,一方面增加自己对自己选择的坚定,另一方面可以给老公表达寻求支持,但是我只是想寻求支持,你支持不支持我,我都接受。
你想让人家支持你是你的事,人家支持不支持是人家的事,其实这三件事是一个问题,课题分离,分清楚你的事,我的事,妈妈不放心我是她的事,我会不会因为妈妈的不放心就让妈妈控制我那是我的事,孩子想吃薯条是他的事,我会不会因为孩子想吃就满足是我的事,想让老公支持是我的事,但是老公支持不支持我这是他的事,把这分开,很多问题就简单了。
我说希望孩子比较安静,听话。文聪导师说,孩子不是机器人,拿着遥控器,你让他干嘛他干嘛,他是一个活灵灵的生命,他既然是生命,他就可能不按照我意愿来,孩子不按照我意愿我就烦,那我要解决的是我的烦,除非搞个机器人可以,你输入啥程序,它给你做啥动作,但是他是个人,一个3岁多的孩子,我想让他听话,完全按我意思,高度配合,我本身对他的期待就不合理
4.面对同事调班,我又开始纠结内耗,刘伟老师告诉我,一是她们换班承担两个后果,一是被查到后果严重,二是侥幸得利。
当事情不按照你想法进行时,你不舒服,主要还是一个课题分离的问题,分清是谁的事。
5.面对老公坚持不去医院这个事,刘伟老师告诉我去医院是谁的事,一下子让我清晰。
刘伟老师对课题分离在一篇文章提到。这是阿德勒的概念,就是说要搞清楚这是谁的事。我们如何来分清是谁的事?这个事情的后果由谁来承担这就是谁的事。那么对于别人的事我们可以参与讨论,可以表达看法,可以提出建议,但是无权干涉。一个人他承担的责任越大,他对这个事情的主导就会越大。我们总是被生活中各种琐事所困扰,如果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了一些我们不可控的又左右不了的事情,我们该怎么办?
那我们要去区分我无法改变的和我能改变的,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,这是不是我的课题,对于能改变的事情才是我的课题。人生的事分为三类,老天的事,别人的事,自己的事。老天的事我们无法掌控和改变,别人的事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决策和行为,这都不是我的课题。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的事,这是我的课题。
其实很多人心里难受的一个根源就是,我放着自己的事不管,去管别人的事还不自知,也就是典型的边界不清。只有自己的事我们才能掌控,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事,不断成长进步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非常感谢刘伟老师,也特别感谢大爱的文聪导师,看回放,连线5个多小时,太震惊了。
刘伟老师陪伴闫贞老师一步步成长
正如闫贞老师在文章中所说:“其实很多人心里难受的一个根源就是,我放着自己的事不管,去管别人的事还不自知,也就是典型的边界不清。只有自己的事我们才能掌控,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事,不断成长进步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”
《私人定制家庭陪伴赢》课程的核心目标,就是帮助学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通过导师的陪伴和指导,学员们不仅能够理清生活中的各种困扰,还能学会如何运用“课题分离”等心理学工具,逐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。闫贞老师的成长故事,正是课程价值的最好体现,她从最初的困惑和内耗,到逐渐清晰和坚定,最终在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。她的进步不仅让她自己感到欣慰,也为我们所有学员树立了一个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