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员提问(节选)
儿子8岁,老公带弟弟去体校的路上,一路上都在叮嘱弟弟好好打球,不要偷懒。然后还说:“要么就给我好好打,要么你就给我提早放弃。”没想到弟弟来真格的,真的打算放弃了,怎么也不肯去了。
我打电话给弟弟,安抚了下他,让他还是去打球,爸爸保证不骂他了,也不去看他打球。弟弟才勉强肯去体校。
爸爸的激将法用得过头了,弟弟真的不想打(球)了。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契机?让爸爸认识到有时候要适可而止。
导师回复话
看到了你遇事的稳定和力量,也能感受到你对于孩子的看见以及对于老公的支持。
导师金句分析:
首先,根据学员的梳理内容,海勇导师看见和肯定学员的生命状态、生命力量和行动支持。
你说得没错,鼓励本身就是大脑最喜欢的食物。尤其是来自于同性父母的鼓励,更会让孩子充满自信和力量。
导师金句分析:
其次,为学员梳理的“下一步行动”盖戳,鼓励学员意识到的层面,即:团结“严父”,看到、认可并鼓励孩子,为8岁的孩子“赋能”,给予孩子心理营养。
鼓励老公也是你可以做的功课,鼓励他回到孩子的现实里,而不是在自己的观念里,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。
导师金句分析:
最后,如同爸爸要多多看到并鼓励孩子的进步一样,学员也要把鼓励老公作为自己的功课,允许老公在这个点上逐渐的觉醒、“曲折”的成长!
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,首先要找出他值得肯定的地方,把他放在对的位置上,然后告诉他:他还可以变得更好。
——黄启团
知识点总结:
知识点1:
话术:我看到……,我听到……,我感受到……
适用与效果:这样的表达适用于当众发言、关系沟通、互动教学等各个场合。效果是基于客观,表达现实,链接自己,更容易深入的了解彼此,易于问题的顺畅解决。除此之外,在本次答疑中,海勇导师运用“看到……、感受到……等相关表达”精准的给到学员肯定和赋能。
活学活用:在被海勇导师陪伴中,学会陪伴的能力是海勇导师研发并开设《唤醒自驱力实学陪伴营》的一个初衷。像海勇导师陪伴学员一样的去陪伴孩子。在与孩子的沟通中,我们也可以用“看到……、感受到……等相关表达”潜移默化的给到孩子认可、肯定等心理营养,与孩子的关系走心、走深、走实。
知识点2:
鼓励本身就是大脑最喜欢的食物,既要重视爸爸对弟弟鼓励的重要性(即同性父母鼓励的重要性),也要重视“我”对老公的鼓励。
分析:在梳理的反馈部分,学员有提到“爸爸表扬弟弟,我也顺道表扬了爸爸”。学员有认识到需要表扬“爸爸”,但是此时的认识还处于被动的、有条件的表扬,即当爸爸认可孩子了,学员才会表扬老公。矛盾是复杂的、持续的、反复的,可能老公没做到,学员就又会烦恼、焦虑、采取干预、纠正甚至是攻击……
海勇导师为学员指出了明路,即把鼓励老公作为自己的主要功课,以“鼓励”为主要方式引导爸爸回到孩子的现实里。爸爸做不到,允许,不纠结,不强化,不带情绪的提醒;爸爸做到,抓住时机、果断出手,立即运用鼓励进行强化。
海勇导师是一位专业、认真且本质的老师,《唤醒自驱力》是一个导师专业、体系完备、功能齐全的学习营。
海勇导师的引导不仅能够为学员指点迷津,引导学员走上解决问题的正轨,也利于团结老公培养一个自信爱运动的孩子,建立和谐、有爱、向上的家庭。
短短的四句话不仅使我们茅塞顿开,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智慧与能量!快来《唤醒自驱力实学陪伴营》中,与小编一起挖宝吧!
学员提问整理
海勇导师答疑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