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咨询:0371-55550996微博微信在线咨询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发表时间:2025-09-13 16:58:12 阅读次数:

 

 

作者:钱江英

时间:2025年9月2日

 

 

前言

 

 

上午,在张兆鹏老师的直播间里,一位妈妈刚刚连线求助,还没等她开口说明问题,张兆鹏老师就已经猜出了她想问的内容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
 

兆鹏老师说道:“你一定是一个极度在意他人看法的人,对孩子管控非常严格,特别希望孩子能活成‘别人家孩子’的样子。”那位妈妈点头表示认同。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 

 

 

当奖状成了孩子的“证明”

 

 

奖状贴得越高,期待就越沉重

 

兆鹏老师对这位妈妈说:“你看看你背后的奖状。我从来不会把孩子的奖状贴出来,因为我不需要向别人证明我的孩子有多好。”

 

兆鹏老师接着说:“一旦你总想证明自己的孩子有多好,其实你就已经陷入了一种不好的心态——你会对孩子越来越挑剔,家庭关系也难以和谐,最终连你自己也会感到疲惫和不满足。”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 

自我察觉

 

仔细想想,在孩子上幼儿园时,我也做过类似的“蠢事儿”。

 

当时,孩子可以用小贴纸兑换奖励,而我却以此为“契机”,不断给她加码、提高要求。


后来,孩子发现任务总是完不成,干脆放弃了。那时的我,不仅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反而还自鸣得意!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殊不知,这只是我控制孩子的“小把戏”,最终损害的却是孩子最宝贵的内驱力。

 

从别人的故事里,我照见了自己曾经的样子。这也再次警醒着我:养育孩子不能凭想当然,我们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父母,用科学、智慧的方法去教育孩子。

 

父母早学习,孩子早受益,这样才能避免教养路上的“坑”。

 

那位妈妈不语,直接向张兆鹏老师竖起了大拇指。我在一旁也暗自拍案叫绝——兆鹏老师真是见微知著!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同样看到了奖状,我的思维只是习惯性地停留于表面,等着看妈妈会问什么、老师又会如何解答。

 

这一刻我才明白,为何要向兆鹏老师这样的高人学习,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!

 

张兆鹏老师又说:“你不仅把奖状摆在那么显眼的位置,还贴得那么高。你的问题,我大概知道了,甚至不需要你再问。”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那位妈妈听了,又开心地笑了起来,连连点头表示认同。

 

 

 

 

你的痛苦,源于太想证明

 

 

孩子无需向世界证明“我很好”

兆鹏老师给那位妈妈说了需要调整的地方:去掉墙上的奖状。孩子不需要向周围的人证明什么,他很好。墙上一排排的奖状像军功章一样在炫耀。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 

张兆鹏老师的做法

 

 

兆鹏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做法:他的孩子拿到奖状后,可以随意处理——无论是撕着玩还是涂画,都享有完全的自由。

 

在他看来,奖状不应成为束缚孩子或家长的枷锁。

 

更有意思的是,兆鹏老师说自己给孩子买了很多奖状,目的是啥?就是让孩子不被“水晶宫殿”绑架。

 

细品,奖状本身就是那座“水晶宫殿”,张兆鹏老师用“水晶宫殿”形象的比喻方式帮助那位妈妈祛了奖状的魅,妈妈和孩子都得以“松绑”,获得自由。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兆鹏老师说:“从你此刻的眼神和状态能看出,你正活在痛苦中。根源在于你极度在乎别人的看法与感受。当你把当下的问题修好了,你要问的问题就自然消失了。”

 

那位妈妈第三次开心地给兆鹏老师竖起了大拇指,幸福地笑着说:“感觉在你面前都没有秘密啦!”

 

 

 

 

如何终结代际创伤?

 

 

一位母亲与原生家庭创伤的和解

 

这时,连线的妈妈说道:“我从小接受的都是打击式教育,我也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连线。今天是第一次鼓起勇气连线,而且我想问的问题,竟然都被您提前解答了。”


“其实,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,对我也一直是打压教育,我几乎是在恐惧中长大的。现在我总是不受控制地受妈妈影响,也用同样的方式去打击、数落我的孩子......”说到这里,那位妈妈哽咽了。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在我看来,这或许正是奖状背后所隐藏的命运密码。原生家庭的代际影响,犹如高速公路上难以控制的连环追尾,一代代地传递下去。

 

然而,这毕竟是线上直播。张兆鹏老师看到那位妈妈哭泣,却无法给予她充分及时的安慰与支持。所以,建议她参加线下课程,那样才能获得更深入、更有效的帮助。


关于奖状的问题,兆鹏老师看到,那位妈妈从原生家庭承袭的“创伤模式”已经潜移默化地复制到了孩子身上。此时,若想让孩子立刻不在乎奖状、并同意撕下墙上的奖状,显然并不现实。那么,这位妈妈究竟该怎么办呢?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如何和孩子沟通?

 

·妈妈很爱你,以后不再会用学习成绩拿你跟别人攀比了。成绩好坏是你自己的事情,妈妈爱的是你这个人,不管你怎么样,妈妈都爱你。

 

·妈妈再也不会拿这些奖状向别人证明你的好了,因为你本来就很好。

 

·妈妈需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:“其实,我自己也很好。

 

是啊!孩子本来就很好,无须向任何人证明;我们也很好,同样无须向谁证明。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
当我们不再物化自己,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时,我们便也能这样去爱孩子。孩子自然能感受到这种纯粹的爱。

 

孩子将无须向外界证明任何价值,从而活得更加自由、舒展,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。这就是生命的本质具足,届时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与美好。

 

 

 

 

从“恨妈妈”到“爱自己”

 

 

代际创伤的觉醒与疗愈

那位妈妈询问张兆鹏老师:“我看见孩子,就习惯性地打骂孩子,咋办?”

 

 

兆鹏老师教你怎么做

 

 

当你开始想打孩子的时候,心里默念:“我想我妈了”。把“潜意识”意识化地呈现出来。

 

·“潜意识”——习惯性地打骂孩子

·“意识化呈现”——心里默念“我想我妈了”

 

你想打孩子,说明你体内的“妈妈”在控制你,你直接把它说出来,“我想我妈了”,有助于你把那个“想打”的意志压下去。

 

那位妈妈再次啜泣:“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,我很恨她。”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
兆鹏老师回应道:“不要再恨你妈妈了,因为恨的本质也是爱。恨妈妈,其实恰恰是因为你内心深处理藏着对她的爱。你越恨她,就越是在意她;越在意,就越是与她情感纠缠、难以分离。”

 

“这其实是你内心还未完成的事件,以及未曾释怀的情绪。现在你要做的,是每当你开始恨妈妈的时候,试着把这种‘恨’转化为‘爱’。”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“‘恨’与‘爱’之间的这段空白,需要由你自己来填满。而你现在最应该做的,就是‘照顾好你自己和你的孩子’。好好爱自己心疼自己,好好跟妈妈分开,我要做我自己了,因为我也是妈妈了。”

 

“当你的状态收回来了,你对自己的疗愈就慢慢产生了,不需要他人的帮助,疗愈产生了,能量就会起来了。”

 

 

 

 

张兆鹏老师的"情绪三大法宝"

 

 

一句从未说出口的话治愈了这位母亲

 

张兆鹏老师教她对妈妈的抱怨转化为一句话:“妈妈,我又开始想你了。”那位妈妈内心仍存有一些力量,很配合地跟着说了出来。

 

张兆鹏老师轻声说:“其实,你是想妈妈了。”接着,他又引导她说出另一句:“妈妈,我爱你。”那位妈妈却摇了摇头:“我说不出来,我从来没有说过。”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张兆鹏老师耐心地鼓励她,最终,她轻声跟读:“妈妈,我爱你。”可以看得出,说完这句话后,她的情绪从抽泣逐渐缓和下来。

 

这就是语言的力量,这也是张兆鹏老师所传递的温暖与力量。

 

张兆鹏老师告诉她,今后再遇到类似情绪,可以依靠以下“三大法宝”。

 

 

兆鹏老师的“三大法宝”

 

1

 

第一

说出“妈妈,我想你了”和“妈妈,我爱你”。

2

 

第二

每次这样说的时候,潜意识就会逐渐调整,将“恨”转化为“爱”。

3

 

第三

告诉自己:“我已经长大了,我要过好我自己的生活,照顾好自己和我的家庭。”

 

【兆鹏老师心理咨询实战班】“孩子,你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张奖状!”

 

最后,张兆鹏老师嘱咐她,就按照今天这个过程坚持练习,相信不超过一周就会有很大改善,孩子的状态也会随之调整。

 

没有谁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。也许,小时候我们经历的是打骂教育、挑剔教育。长大以后,我们也因此或多或少带着一些创伤与抱怨。

 

但如今,我们是有选择的:我们可以重新解读自己的成长剧本,也可以在张兆鹏老师的《理咨询实战班》的课程中学习自我疗愈。

 

我们要向前走,持续学习与自我觉察,疗愈自己、成长自己,最终让不良的代际传递在我们这一代终止,让下一代接受到更加科学、更有智慧的教育!

 

 

咨询热线:0371-55550996

COPYRIGHT © 2020 心时代父母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1889号 技术支持:网站建设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