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心与行为匹配同行
时间:2025年6月20日
前言
这件事发生以后,女儿出现了偶尔请假的情况。
有一次,女儿跟妈妈说:“妈妈,我想去旅游。”然后妈妈就带着女儿到鲁迅先生的故居去转了一圈。但是回来之后,发现女儿还是不想去学(断断续续的去),于是就询问王克老师:“怎么样才能帮助女儿摆脱当下的困扰,改变一下现在的状况。”
王克老师说:“你可以承认女儿有创伤,但是不能让女儿因为创伤受益。
也就是说,女儿说想去旅游,你可以答应女儿:‘好的孩子,妈妈可以带你去旅游,但这不是因为你有了创伤,妈妈才带你去的。咱有创伤了可以找个老师帮咱解决,但不能因为这个事儿而在家里待着。’”
有的同志也许会说:“那我这样也不对,那样也不对,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?科学的应对模式应该是什么呢?”
其实,面对孩子的要求咱可以答应孩子:“好的乖乖,爸爸可以给你买,因为我觉得我的孩子值得拥有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。
但是爸爸给你买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,是因为爸爸在你身上还能看到希望,并不是因为你现在每天待在家里,我怕你不去上学我才给你买的,因为你自己心里也清楚,上不上学是你的事儿,即使你真的不上学了,在家也得有个在家的样子。”
然后,跟孩子一起讨论一下不上学了在家应该有的样子是什么?
综上所述,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,他不上学这个事儿是他现在当下要解决的事情。
“爸爸可以接受你不上学这个事实,但是,你别想用“不去上学”来威胁我。”顺便还告诉孩子:“你不上学了最起码得有个在家的样子。”
说白了就是,不能让孩子在家待着太舒服了,否则时间越长,他就越不想返校。